• 首页
  • 行业新闻
  • 七年级第 1 卷《动荡的春秋时期》5 篇关于课程计划的高质量范例文章
    图片

    七年级第 1 卷《动荡的春秋时期》5 篇关于课程计划的高质量范例文章

    时间:2023-10-10 21:14

星星从不羡慕太阳的光辉。他们竭尽全力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动荡的春秋时期》优质教案七年级第一卷范文供大家参考。

 七年级第1卷《动荡的春秋时期》高质量教案样本1

教学

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春秋战国的始末,了解春秋五霸与战国七侠,掌握齐桓公称霸的历史事实,晋楚争霸,晋为晋,纵横联盟。填写《春秋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并根据地图讲解相关史实,学习阅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要点

难点:体会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乐趣,再现这段历史,增加学习历史的兴趣。从史实中认识和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特征。

教学工具

教学流程 第二课备

〖教学流程〗

简介:展示西周社会网络示意图,回顾并提问:西周这是什么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周王与诸侯之间是什么关系?

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这种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历史已进入春秋战国时期。这是一个大动乱、大变革的时期,争霸成为时代特征。

1. 齐桓公统治:

1.春秋五霸:

春秋时期的始末: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春秋名称的由来。

问: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与诸侯的关系为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引导学生解答问题,帮助他们理解诸侯争霸的目的。成为霸主,可以在政治上指挥诸侯国,在经济上攫取小诸侯国的财富。因此,诸侯争霸的本质是为了获得周天子过去所享有的政治和经济特权。

在诸侯争霸中,先后出现了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五位霸主。

问:你知道另一种说法吗?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2. 齐桓公统治:

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诸侯。指导学生观察《春秋形势图》并提出问题:你认为五霸中谁的地理位置最好?它有什么优点?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齐国位于今山东省东北部。盛产鱼盐,经济繁荣。它是东方大国,为其霸权活动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

在英雄辈出的时代,仅靠经济优势是远远不够的。你们都知道“箭之敌”和“关豹之谊”的故事吗?还有哪些相关的成语故事

在此基础上,齐桓公上台后,还采取了其他其他一些措施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总结:从政重用管仲,改革内政;在外交上,我们提出了“尊王拒夷”的口号

经过这些措施,齐国在政治、经济、外交上逐渐强大,在诸侯中建立了强大的威信。

知识点总结:公元前651年,魁丘联盟成立。

齐桓公召开诸侯会议,周天子也派代表出席会议。齐桓公的统治地位确立了。

2、瞄准中原:

晋文公是与齐桓公齐名的霸主。他称王后,发展生产,整顿内政,训练军队。金迅速成为北方强国,为其霸权地位的确立奠定了基础。当时楚国的势力已经发展到黄河流域。公元前7世纪末,双方爆发了著名的“城濮之战”。这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之一。

鼓励学生讲述“逃离”的故事。

晋楚争霸持续了一百多年。后来楚庄王北上中原,直捣周天子所在的沂水、洛水盆地。他趁机向周王的房间询问了九鼎的大小和重量。看插图《楚国王子午鼎》,问:九鼎代表什么?意思是?

楚庄王准备取代周天子。后来,楚庄王的野心在再次北上抗金时实现了,楚庄王成为了霸主。

鼓励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中的小字,了解宋襄公、秦穆公的争霸活动,以及吴越争霸、“枕柴而尝勇”的故事。

3.垂直和水平组合:

知识点总结:公元前475~~221年,战国时期。

战国初期,晋朝分属于中国韩、赵、魏三大家族,与原齐、楚、燕、齐并称为“七雄”。战国时期的。”指导学生观察《战国形势图》,明确七个国家的地理位置。

战国时期,国家之间的战争更加频繁。除了使用武力外,各国还发起政治和外交攻势。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在地图上总结“垂直连接”和“水平连接”的含义。指出“连纵”、“连横”的大方向。通过讨论,学生可以明确“合纵”、“合横”政策的中心是秦国,并了解这一时期的著名外交家也是政治军事家,如秦国的张仪、魏国公孙衍等

“纵横联动”政策效果如何?

学生们讲述了“朝秦穆楚”的成语故事,了解到秦国的实力逐渐壮大,为秦国后来灭六国奠定了基础。

摘要:指导学生完成课后材料的阅读。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 - 公元前476年

夏商西周东周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 - 公元前221年

七侠:齐、楚、燕、韩、赵、魏、秦

1、春秋时期是指___年至___年。

2.春秋五霸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春秋时期,为何齐桓公先称霸?

① 任命_______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经济,富强齐国。

②以_______为口号,积极开展对外活动。

4、齐桓公统治地位的标志是:公元前651年,召开诸侯会议。

5、请查明晋楚争夺中原霸权的重要战役地点及结果:

①晋国于________年击败楚军,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② 后来,楚军打败了晋国,_______成为霸主。

6.向周王室询问九鼎重要性的人是____。

7.战国时期:公元前到公元前

8、战国初年,晋国分_、、、三个国家。

9.战国七侠指的是

, , ,

, , ,

10.什么是纵向和横向组合?

  七年级卷1《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案优质范文2

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春秋时期
这一时期包括经济的发展、社会制度的深刻变革、以及诸侯争霸在政治舞台上的斗争和影响。

2.通过研究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以及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使学生了解春秋时期是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生产力的进步、社会制度的重大变革、政治的大动荡,培养学生从历史现象中学习到历史认知的思维能力。

3.通过研究春秋时期列强之间的战争过程,培养学生从联系和发展的角度分析和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

2. 教学重点与难点

聚焦:春秋时期经济发展与诸侯争霸

难点:春秋时期经济的发展与皇室的衰落

3. 教学策略

一、重点突破:穿越春秋时期

2、突破困难:通过比较铁器、石器、青铜器的优缺点,让学生认识到生产技术的进步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突破经济发展的困难春秋时期。

4.教学指导

教学方式:叙述法、问题启发法、图片展示法、文字分析法、视频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学习指导:观察图片、阅读文字、小组讨论、观看视频、材料分析

5.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

多媒体网络设备、投影仪

材料准备

6. 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图片《烽火戏诸侯》,让学生讲述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思考这个故事反映了什么?

西周时期,烽火台是遇敌时用来通报警情的。周幽王平庸无知。为了讨好宝丝公主,他下令燃起烽火。后来犬戎真的来攻打西周了。幽王派人来
灯塔点燃了,但诸侯们却没有再来救他。结果幽王被杀了。

这个故事反映了西周封建制度的崩溃,说明了周王室权力的逐渐衰落。

春秋时期出现了社会动乱,那么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又如何呢?发生了哪些风云变幻的情况?本课我们一起学习第六课《春秋战国》,来了解这些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有趣的故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着问题进入本节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自主学习与知识建构

根据下列问题阅读教材,抓住问题中的关键词,边读边提纲。完成后,就会形成一个知识网络。

春秋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有哪些表现?

春秋时期王室衰落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诸侯争霸的目的是什么?齐桓公成为第一统治者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评价诸侯争霸?

春秋战乱时期的动乱有哪些表现?

自主学习完成后,小组
互相交换答案讨论,独立构建知识体系,找出疑点。

设计意图: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带着问题阅读教材,掌握有效信息,学会分析总结历史问题。

(3) 协作探索,解惑

1.解释春秋战国时期
起源: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是指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战国时期是指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 “春秋”因孔子所编鲁国纪事《春秋》而得名,“战国”因西汉刘向编注的《战国策》而得名。因当时各诸侯国之间战乱不断而得名。

2.列出总结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

3.小组讨论

(一)铁制农具与以前的青铜、石器相比有哪些优点?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与青铜、石器工具相比,铁制农具更锋利、更便宜、更好用,促进了农业的深耕。铁制农具及
春秋时期利用牛耕是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2)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对当时的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各地经济发展,各诸侯国实力不断增强,导致封建制度逐渐瓦解。

设计意图:生产工具的改进是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通过分析生产工具的变化,了解铁制农具和牛的使用对当时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为下一步研究封建制度的衰落奠定了基础。

4.阅读材料,历史理论

平王时,周朝衰落,诸侯强弱,齐、楚、秦、晋国强大,方伯为政。” ——《史记·周本纪》

思考:素材反映了春秋时期的什么现象?

答:该材料反映了王室的衰落和诸侯之间的混乱。

看看课本,看看“王室衰落”有哪些症状?

王室衰落的征兆:

(一)分封制度解体:一些诸侯国不再将土地分封给大臣、官员,而是设立郡县来下放
官员管理,职位不再世袭,从而加强了地方控制,从而逐步瓦解封建制度。 (2)周王氏族实力大减:周平王东迁后,周王氏族的统治力量大为削弱,其直辖范围仅在洛邑地区。星期
虽然国王名义上仍然是天下的“共主”,但他已经无法控制诸侯了。诸侯国势力崛起,不再听从国王的命令,而是我行我素,不再定期向皇帝进贡。周王宫因此陷入财政困难,甚至不得不依赖诸侯国的经济支持。

(3)诸侯崛起,争霸。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材料,提高分析总结能力,体现源于历史的理论视角。

5、小组讨论总结王子与齐桓公大战的原因

诸侯争霸的原因:

(1)王室的没落

(2)诸侯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3)诸侯国争夺其他国家的土地、人口、财产和政治统治地位

齐桓公称霸的原因:

(1)齐国位于山东省北部。盛产鱼盐,经济繁荣。

(2)齐桓公任命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大大增强了齐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3)齐桓公打着“尊王拒夷”的旗号来扩张疆域。

6、讨论:如何评价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引导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视角评价春秋争霸,既看到其弊端,又看到其客观效果)

一方面:春秋争霸
人民带来各种灾难。另一方面:春秋时期的争霸过程中,一些诸侯国被消灭,一些强大诸侯国的领土不断扩张。同时,中原华夏族与周边少数民族长期交往、斗争,造成了大规模的民族融合,促进了民族融合。
民族融合和民族团结。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评价历史事件,用辩证唯物主义评价历史事件,不仅认识春秋霸权给社会带来的灾难,而且认识到它给社会带来的客观影响,并全面、客观地评价历史事件。客观评价春秋时期的霸权。

(4)反馈拓展,总结收获

本课主要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是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第二是周王商会的衰落,第三是诸侯之间的争霸。有必要理清三者之间的关系:由于春秋时期经济的发展,各诸侯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开始摆脱周王商会的控制。之后,封建制度开始崩溃,周王王朝衰落,诸侯开始争霸,导致春秋时期社会动荡。

6.黑板设计:

第六课 春秋战乱

1、春秋经典
经济发展

1.农业

2.手工业

3.商务

2.王室的没落

1.分封制度崩溃

2.周王商会的衰落

3.诸侯争霸

1.诸侯战争的背景

2.齐桓公争霸第一的原因

3.评论皇子斗争

七年级卷一《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案优质范文三

教学目标

(1)认识并理解

1.了解东周的概念。

2.讲述我国出现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时间。

3.指出王室的衰落。

4.根据地图指出主要诸侯国的名称和地理位置。

5. 讲述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领导人的故事。

(二)理解与应用

1、分析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的历史意义。

2、分析诸侯争霸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3) 流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春秋时期的典故领略王者宽广的性格。

2、尝试总结全面、准确、有效地从青铜器中获取历史信息的方法,养成爱护文物的习惯。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程主要研究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王室衰落、诸侯争霸三个内容。这三个内容是因果联系、递进的。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史观原理,可以科学地解释和认识王室衰落、诸侯争霸的社会现象。

本课重点: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本课程的难点: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如何引起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变化。

学术分析

刚进入初一的学生还保留着孩子的童真,很难理解严肃的专业术语和概念。因此,需要具体、直观的教学资源来帮助他们理解历史现象和历史逻辑。

研讨会主题

《青铜器中隐藏的秘密——培养从文物中全面、准确、有效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春秋时期,青铜工艺虽然已不再是商代晚期的鼎盛时期,但仍然代表了这个时代的手工业生产水平。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了社会变迁。本课试图通过展示春秋时期代表性青铜器,引导学生从青铜器中获取历史信息,树立证据意识。学生逐渐认识到文物的历史价值,并尝试准确地收集文物信息来证明自己的猜测。

教学过程


 七年级卷一《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案优质范文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掌握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阶段,了解春秋时期列强争霸和七雄吞并战争的情况和作用国家时期。培养学生从联系和发展的角度分析和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比较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特征,培养学生通过比较认识历史的能力。

流程与方法

让学生观察分析争霸战争的历史现象,比较齐桓公、晋文公、越王勾践争霸的过程,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分析影响深远的霸权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民族振兴是国家振兴的关键。只有有明确的追求目标,持之以恒地做事,才能成功,培养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齐桓公争霸和诸侯争霸的本质和历史作用。

【引导流程】

老师讲解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场景介绍】

老师:你们听说过周幽王与诸侯玩烽火的故事吗? (学生朗读课件并讲故事)。

老师:周幽王导致了西周的灭亡。此后,周平王于公元前770年被迫东迁,史称东周。东周可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这是奴隶社会解体、封建社会形成的时期。那是一个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动荡的春秋时期。

【独立预览】

学生将课文与春秋战国七侠的知识结合起来

1.春秋争霸

(1) 齐桓公统治

一、春秋时期诸侯为何争霸?

2、春秋时期出现了哪些主要霸主?谁最先称霸中原?

3. 如果你是齐桓公,你应该怎样做才能获得统治地位?请同学们充当辅导员,为齐桓公提供建议。分组讨论,选出代表发言。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鼓励,然后进行总结。

1、齐国东部盛产鱼盐。显示春秋时期的地图,显示齐国的位置。

二、任用管仲,改革内政。

3、“尊王驱夷”是开疆拓土的座右铭。 “尊王拒夷”是什么意思?

转折:齐桓公之后,晋楚两国开始争霸。晋、楚两国联合盟友,在中原多次征战,历时百余年,是春秋时期最为壮观的一幕。

(二)、晋楚争霸

一、两国争霸的情况如何?哪位同学可以谈论? (培养学生总结历史事件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2.晋文公称霸的战役是怎样的?

3、处于劣势的晋军为何能够获胜?

4、想想春秋时期齐晋强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对今天有哪些历史启示?

5、除了中原各国争霸之外,还有哪些国家也加入了争霸战争?

春秋两百多年间,诸侯进行了四百多次战争。到了春秋末期,最初的一百多个诸侯国数量锐减到了二十多个。战国时期主要有七位英雄。这是什么意思? (出示春秋战国时期的形势图,这道题有点难,可以和地图对比一下,同学们讨论一下再作答。)

2.战国七侠

战国时期,七位英雄并肩而立。展示战国七侠示意图,让学生观察他们的地理位置,说出他们的特点是什么。 (老师总结一下公式:“齐、楚、秦、燕、赵、魏、韩,从东南到西北到中间。”这七位英雄分别是哪些国家?变化最大的?谁能指点一下图和解释一下?(如果学生能回答三族是否分晋以及“田氏被齐代”的问题,则无需解释)

1、战国时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出现了军事家孙膑、庞涓。学生们了解了桂陵、马陵之战。

2、战国七侠的处境是如何被打破的?长平之战秦国获胜的原因是什么?

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把握,但必须强调长平之战的作用,那就是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法抵御秦军的进攻。

【合作研究】

1.争霸战争有哪些影响?

2.春秋战国时期有什么区别?

3、请大家想一想,生活在春秋战国的环境中,一个国家怎样才能避免被灭亡的命运呢?

学生小组协作探索、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总结改进】

展示历史歌曲,这是本课的一小部分。

春秋时期,诸侯聚集称霸,尊王驱逐夷人,扶助夷人。晋、楚两国在中原地区争霸。此时,旧制度已如断瓦残瓦。

战国七侠并肩作战,桂陵、马陵留下了历史。长平之战后,秦国所向披靡,横扫六合,一统天下。

七年级卷1《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案优质范文5

【课程标准要求】

了解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迁。

【学习目标】

1、了解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情况,以及春秋时期列强之间战争的情况和作用。

2、通过研究春秋时期列强之间的战争过程,培养从联系和发展的角度分析和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

3、通过研究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的争霸历程,我们可以认识到,国富于治,民富于民。对目标的追求和坚持。民族振兴是国家振兴的关键。

【学习要点】

春秋时期的争霸斗争。

【学习中的困难】

春秋时期争霸战争的历史影响。

【学习过程】

本课程内容设计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第二部分为《皇室的没落》和《诸侯争霸》。

1.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铁制农具和牛的使用

材质1

牛犁铁器

1、从材料一中的两张图片中你得到了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什么?

2、铁制农具和牛耕地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3、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

(1)农业

(2)手工艺品

(3)商务

2.王室衰落与“诸侯争霸”

平王东迁、东周开始后,周王室开始衰落。它只维持着天下共主的名义,却没有实际的掌控能力。由于中原各国社会经济状况不同,出现了大国争霸的局面。各国的兼并、争霸,促成了各地区的统一。

【影视史】

有些影视作品往往反映一定时代的历史特征。影视作品也是我们熟悉、掌握历史的途径之一。我们通过经典影视作品了解春秋历史。

1、影片中展现的“春秋”时期属于哪个朝代?春秋时期先后有哪些诸侯成为中原霸主?西周的哪个制度是春秋战国纷争的根源?

2、电视剧《东周列国.春秋篇》中,周平王东迁后,利用郑国的势力,居然与郑庄公做了一笔荒唐的交易,以换取对方互相做人质。这种情况反映出什么问题?

3.根据教材内容,总结春秋五霸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能从中得到什么启发?

教学课程和活动

教学资源

基本流程

教学理念

具体目标

历史来源

历史数据的使用

导入

播放有关青铜器的一分钟视频

认识青铜器的历史价值

纪录片《台北故宫》

概念定义

地图演示及文字说明

告诉我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

春秋时期经济发展(农业)

展示春秋祭祀尊,问:1、这件文物是以什么动物为原型的?鼻子上为什么要戴戒指?第二,你知道牛是怎么耕地的吗?

根据史料推测,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养牛业

上海博物馆

观察文物形状,获取信息

春秋时期经济发展(农业)

问:普通工人选择农具的标准是什么?展示史料,引出春秋时期铁器的使用

剖析铁器的优势,探讨铁器与养牛带来的变化

《国语》

春秋时期经济发展(手工业)

定义手工业的概念;展示历史遗迹、出土文物和文字资料,总结春秋时期手工业的发展

建立证据意识

潍坊新闻http://www.wfn

www.95fly.com.c/img/2009-12/03/content_558805.htm;宜昌博物馆;《诗经》

总结史料来源

春秋时期经济发展(商业)

展示空头布,观察器皿形状;用晏子的故事让楚国彰显齐国都城的繁华

认识到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密不可分

上海博物馆;齐国历史博物馆; 《晏子春秋》

观察文物形状,获取信息;辩证地分析文学作品的历史价值

皇室衰落(封建制度崩溃)

讲述了铁器和养牛业的出现如何瓦解了封建制度,以及诸侯们如何应对封建制度的瓦解

认识春秋时期生产力的发展与王室衰落的因果关系

王室衰落(周天子势力衰落)

对比西周时期和春秋初期周天子所控制的陆地和军事力量,问:通过这组数据观察到什么现象?得出什么结论?

王室的衰落(朝贡制度的破坏)

展示宗州钟,讲述铭文大意;展示历史资料,进行对比分析,问:什么制度被破坏了?

对比史料,总结信息,给出结论:朝贡制度逐渐被破坏

台北故宫博物院;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左传·隐公三年》

了解铭文的价值,获取信息;

诸侯争霸

(主要王子)

说出霸道的含义;显示地图,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到主霸主

尝试从地图上总结历史信息

诸侯争霸

(齐桓公最棒)

根据标题分类;楚齐之争导致齐桓公称霸

收集、讲述齐桓公故事,领略齐桓公宽广的个人风格

诸侯争霸

(争霸势力)

展示越王勾践的剑,根据作战方式的变化分析春秋战国频繁的战争。问:你愿意生活在这样的时代吗?结合材料总结战争的影响

分析历史数据,总结战争影响

湖北省博物馆; 《孟子·告子下》;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分析文物信息,尝试总结文物生产的社会背景

观察方法总结

展示本课所选青铜器的一些图片,并提问:我们如何从青铜器中获取信息?以资中江盘为例,尝试获取信息、解决问题

回忆第五课和第六课所学内容,总结观察青铜器的方法;尝试用这些方法来欣赏青铜器

上海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


傅里叶范文示例 | ©All Rights Reserved.